致敬?緬懷?傳承|“傅抱石的新時代意義”研討會 在我校成功舉辦
? 今年是傅抱石先生誕辰120周年、《江山如此多嬌》創作65周年,為致敬傅抱石先生的不朽貢獻,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新余市人民政府聯合指導,我校主辦的“傅抱石的新時代意義”研討會在新余學院藝術學院召開,來自省內外30余名知名藝術家、學者相聚一堂,踴躍發言,從不同視角談對傅抱石先生的藝術意義和價值的理解。著名國畫家、教育家,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關山月先生的女兒關怡談了兩位大師創作《江山如此多嬌》的情況。
研討會由江西籍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雷子人主持。師生、嘉賓共計100余人現場傾聽了研討發言。校黨委書記伍復康出席研討會并致歡迎辭,他代表學校黨委行政向出席活動的各位領導、嘉賓、藝術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指出,傅抱石先生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標桿,是新余的文化象征,學校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強對傅抱石文化的研究,傳承和弘揚傅抱石藝術精神,充分汲取傅抱石文化的精髓,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切實守住抱石文化的“根”與“魂”。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傅抱石的新時代意義”這一主題進行深入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傅抱石先生是藝術工作者追求藝術的精神榜樣;他的山水畫蘊含著一種豪邁奔放的氣質,這種氣質既是他個人性格和文化修養的體現,也是時代精神的反映;他的作品充滿了動感的生命力,涵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重大歷史轉折中,傅抱石先生主動發揚中國繪畫自身的創新創造本質,在探索中國傳統繪畫現代化之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堅守了中華優秀傳統,創新了繪畫筆墨技法,不僅保留了民族文化特色,吸納了西方繪畫創造技法中的優秀營養,同時鑄造了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獨特繪畫筆墨語言,充實了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精神內涵,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現代文明的社會文化形態轉型。以《江山如此多嬌》等一系列劃時代歷史巨作為代表,傅抱石先生對中國傳統筆墨語言表現與繪畫技法城市的創新探索具有典型意義,尤其是他創作完成的一系列典型作品,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所挖掘的原生動力,從而產生的精神示范效益、激發的原發性精神動能,值得我們認真思索。
研討結束后,專家們參觀了藝術學院美術館,并題字留念。
傅抱石(1904-1965),新余市渝水區羅坊鎮章塘村人,1904年出生于南昌。傅抱石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中國畫家、美術史論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被譽為“新山水畫”的代表畫家。主要繪畫作品包括《屈原》《江山如此多嬌》《煤都壯觀》《林海雪原》《天池林海》《鏡泊飛泉》等。他與關山月先生共同創作的《江山如此多嬌》是中國美術史上的高光經典。